
外貿平臺推廣

外貿B2B平臺現在的效果如何了?
過去幾年外貿B2B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, 外貿行業的人最關心的是哪個B2B網站效果最好,最適合自己做,畢竟這類平臺都收費不菲。然而免費的B2B網站平臺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,除了能留下點信息,增加個簡單的外部鏈接外,更多的結果是失望。可以想象外貿業務員苦惱的對老板說‘我已經把公司信息和產品發布在所有的免費平臺了,可是依然沒有詢盤'。殊不知老板的心中也是很沒底只好硬著頭皮說‘繼續發,堅持下去一定會有詢盤來的'。
也許真的有一天詢盤來了,可你算過嗎?一個員工的平均年薪是4萬5,如果一年只給你帶來10個詢盤,你平均在每個詢盤上支付了4500元人民幣,這還只是詢盤,不是成交,這樣的投資回報率自然是難以啟齒。不難發現大多數人對免費的B2B平臺并沒有太多的熱情,至少這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。要了解外貿B2B平臺的效果如何,我們必須要清楚他的模式和原理。
阿里巴巴不等于外貿電子商務
聽起來像句廢話,但是在外貿這個圈子里,的確有一大批人認為做外貿就是阿里巴巴這個平臺,也只知道這個b2b平臺。這自然是alibaba成功的地方,同時也出現了很早就能理解阿里巴巴國際站只是做外貿的手段之一,而非全部的人。如果說做加入了阿里的誠信通成員你賺了很多,那么把它作為外貿營銷手段之一的人更是賺的盆滿缽滿了。
阿里巴巴在08年把Gold Supplier的年費降低到19800元人民幣,降幅高達60%,這一舉措促使會員人數從原有的3萬激增到10萬,而導致阿里如此大的動作的核心問題是阿里的會員轉換率已經在從05年開始持續下降,阿里的市場占有率在此之前一直保持在12%以下(即可統計的出口企業中有高達12%的人選擇了阿里)如果你在08年后加入阿里,一定能夠感覺到阿里并不如想像中的好做了。
阿里巴巴平臺的增長問題
阿里的領導們不是白癡,明知價格降低會帶來負面的效果,也會招來很多不和諧的用戶(如后衛哲事件)為什么還要降低價格呢?其最主要的原來是阿里的gold member conversion rate一直在下降(即新增付費會員除以新注冊會員人數)公司毛利率也在下降,相信大家都知道被愛因斯坦稱位人類8大奇跡之一的復利,公司也如此,如果一個公司能保持在每年利潤增長25%的幅度,要不了幾十年就可以富甲一方,笑傲江湖了。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投資回報率也只在20%出頭而已,可見復利的威力。那么阿里巴巴在上市不久就無法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率,其帶來的后果是股價暴跌,投資人集體看淡。是的,阿里是個偉大的公司,馬云也是個偉大的領袖,只不過在阿里上市的時候,就已經占據了巨大的外貿出口市場,可增長的空間也被限制住了。
這就是為什么在阿里廣招收費會員后,立即推出關鍵詞排名的增值服務,池子里的魚多了,再撒網布局新的盈利點,和谷歌ppc競價不同的是,阿里采用的是一口價買斷某關鍵詞排名,anyway,從阿里的股價中不難看出這一系列的舉措對阿里的財報有所幫助,卻未能改變實質性的問題,在08年10月阿里從3元的價格一路上漲到09年9月的22元。但在09年至今又回落到目前的7.6元。股價是反映預期的,更重要的是股價反映的是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會員收入預期,而絕非會員效果預期。
外貿b2b平臺效果到底如何?
外貿b2b平臺發展到今天已經被細分了,滿足各種客戶的需求,各種行業的需求,但我肯定的是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,未來的日子更難過,目前主流的外貿平臺有:
環球資源 Globalsources 老牌b2b網站了,線上線下一起進攻,個人比較喜歡,就是價格太高
中國制造網 Made-in-China 南京本土的老牌企業了,報表非常漂亮,詢盤質量相對不錯
Tradekey中東的公司,效果一般,價格也一般,能算‘性價比'ok吧
Worldoftrade 也是tradekey的老員工另起爐灶,最明顯的seo做的如出一轍,最近官司纏身。
ECVV 按效果付費,按詢盤付費,統計起來倒是方便。
外貿b2b網站模式
外貿b2b平臺到底是如何把老外吸引進來的呢?
海外用戶首先是在谷歌輸入想找的產品,然后阿里巴巴的商家出現在了搜索引擎前列,海外買家點擊進入阿里巴巴。這是目前大部分的b2b運作的核心,tradekey就是利用了強大的seo戰略異軍突起,但是這樣的方式在未來一定會被效果淡化,不是因為海外買家學的互聯網水平提高了(他們本身就已經很普及了)而是我們中國的外貿企業更注重建立獨立的營銷平臺,多渠道的去進行推廣,更多的有效的推廣手段也在不停的冒出來,在國外買家搜索產品的時候,搜索結果里不再只有阿里巴巴一家了。
模式就會省略成 buyer-google-supplier甚至是buyer-sns-supplier, buyer-video-supplier等一系列的變化。所以外貿b2b平臺的效果應該用投資回報率來衡量,b2b的網站最終會被取代,就如同網絡取代了傳統紙媒,但是紙媒卻不會滅絕一般。換個思路去看待阿里巴巴,環球資源,中國制造網這些平臺,根據自己產品情況去選擇推廣公司才是最明智的。
過去幾年外貿B2B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, 外貿行業的人最關心的是哪個B2B網站效果最好,最適合自己做,畢竟這類平臺都收費不菲。然而免費的B2B網站平臺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,除了能留下點信息,增加個簡單的外部鏈接外,更多的結果是失望。可以想象外貿業務員苦惱的對老板說‘我已經把公司信息和產品發布在所有的免費平臺了,可是依然沒有詢盤'。殊不知老板的心中也是很沒底只好硬著頭皮說‘繼續發,堅持下去一定會有詢盤來的'。
也許真的有一天詢盤來了,可你算過嗎?一個員工的平均年薪是4萬5,如果一年只給你帶來10個詢盤,你平均在每個詢盤上支付了4500元人民幣,這還只是詢盤,不是成交,這樣的投資回報率自然是難以啟齒。不難發現大多數人對免費的B2B平臺并沒有太多的熱情,至少這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。要了解外貿B2B平臺的效果如何,我們必須要清楚他的模式和原理。
阿里巴巴不等于外貿電子商務
聽起來像句廢話,但是在外貿這個圈子里,的確有一大批人認為做外貿就是阿里巴巴這個平臺,也只知道這個b2b平臺。這自然是alibaba成功的地方,同時也出現了很早就能理解阿里巴巴國際站只是做外貿的手段之一,而非全部的人。如果說做加入了阿里的誠信通成員你賺了很多,那么把它作為外貿營銷手段之一的人更是賺的盆滿缽滿了。
阿里巴巴在08年把Gold Supplier的年費降低到19800元人民幣,降幅高達60%,這一舉措促使會員人數從原有的3萬激增到10萬,而導致阿里如此大的動作的核心問題是阿里的會員轉換率已經在從05年開始持續下降,阿里的市場占有率在此之前一直保持在12%以下(即可統計的出口企業中有高達12%的人選擇了阿里)如果你在08年后加入阿里,一定能夠感覺到阿里并不如想像中的好做了。
阿里巴巴平臺的增長問題
阿里的領導們不是白癡,明知價格降低會帶來負面的效果,也會招來很多不和諧的用戶(如后衛哲事件)為什么還要降低價格呢?其最主要的原來是阿里的gold member conversion rate一直在下降(即新增付費會員除以新注冊會員人數)公司毛利率也在下降,相信大家都知道被愛因斯坦稱位人類8大奇跡之一的復利,公司也如此,如果一個公司能保持在每年利潤增長25%的幅度,要不了幾十年就可以富甲一方,笑傲江湖了。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投資回報率也只在20%出頭而已,可見復利的威力。那么阿里巴巴在上市不久就無法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率,其帶來的后果是股價暴跌,投資人集體看淡。是的,阿里是個偉大的公司,馬云也是個偉大的領袖,只不過在阿里上市的時候,就已經占據了巨大的外貿出口市場,可增長的空間也被限制住了。
這就是為什么在阿里廣招收費會員后,立即推出關鍵詞排名的增值服務,池子里的魚多了,再撒網布局新的盈利點,和谷歌ppc競價不同的是,阿里采用的是一口價買斷某關鍵詞排名,anyway,從阿里的股價中不難看出這一系列的舉措對阿里的財報有所幫助,卻未能改變實質性的問題,在08年10月阿里從3元的價格一路上漲到09年9月的22元。但在09年至今又回落到目前的7.6元。股價是反映預期的,更重要的是股價反映的是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會員收入預期,而絕非會員效果預期。
外貿b2b平臺效果到底如何?
外貿b2b平臺發展到今天已經被細分了,滿足各種客戶的需求,各種行業的需求,但我肯定的是他們的日子都不好過,未來的日子更難過,目前主流的外貿平臺有:
環球資源 Globalsources 老牌b2b網站了,線上線下一起進攻,個人比較喜歡,就是價格太高
中國制造網 Made-in-China 南京本土的老牌企業了,報表非常漂亮,詢盤質量相對不錯
Tradekey中東的公司,效果一般,價格也一般,能算‘性價比'ok吧
Worldoftrade 也是tradekey的老員工另起爐灶,最明顯的seo做的如出一轍,最近官司纏身。
ECVV 按效果付費,按詢盤付費,統計起來倒是方便。
外貿b2b網站模式
外貿b2b平臺到底是如何把老外吸引進來的呢?
海外用戶首先是在谷歌輸入想找的產品,然后阿里巴巴的商家出現在了搜索引擎前列,海外買家點擊進入阿里巴巴。這是目前大部分的b2b運作的核心,tradekey就是利用了強大的seo戰略異軍突起,但是這樣的方式在未來一定會被效果淡化,不是因為海外買家學的互聯網水平提高了(他們本身就已經很普及了)而是我們中國的外貿企業更注重建立獨立的營銷平臺,多渠道的去進行推廣,更多的有效的推廣手段也在不停的冒出來,在國外買家搜索產品的時候,搜索結果里不再只有阿里巴巴一家了。
模式就會省略成 buyer-google-supplier甚至是buyer-sns-supplier, buyer-video-supplier等一系列的變化。所以外貿b2b平臺的效果應該用投資回報率來衡量,b2b的網站最終會被取代,就如同網絡取代了傳統紙媒,但是紙媒卻不會滅絕一般。換個思路去看待阿里巴巴,環球資源,中國制造網這些平臺,根據自己產品情況去選擇推廣公司才是最明智的。
上一篇:外貿推廣方案
下一篇:facebook營銷推廣